一、前言
1.媒體概況
咸陽市廣播電視臺成立于1989年,是公益二類正縣級事業單位,現有編制200人,其中縣級6人、科級33人。全臺設置12個科級部門,其中,節目生產部門6個,編播、技術、管理部門5個,文化產業公司1個。現有職工252人,其中在編人員182人,聘用人員70人。臺設黨總支1個,黨支部8個,共有黨員154名。
全臺現有新聞采編、播音主持、工程技術系列專業技術人員109人,專技人員聘任107人,其中初級職稱69人、中級職稱29人、副高級職稱9人。
全臺現有廣播、電視、新媒體三種形態的全媒體平臺。電視平臺有新聞綜合(一套)、公共文化(二套)2個頻道,全部實現高清化,每天分別播出18個小時,開辦有《咸陽新聞聯播》《關注咸陽》《都市新生活》等10檔自辦欄目;廣播平臺有咸陽人民廣播電臺綜合廣播FM100.7、音樂廣播FM99.9兩個頻率,都是全天24個小時播出,開辦有《1007早新聞》《直播咸陽》《交友聯盟》等13檔自辦欄目;新媒體平臺截至年底擁有臺官方“兩微一端一網”即“看咸陽”移動客戶端、“咸陽市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咸陽視聽網,以及“看咸陽”抖音號、微信視頻號、頭條號等20個公共社交媒體綜合矩陣平臺。其中,“看咸陽”移動客戶端開辦有《咸陽頭條》《區縣資訊》《微視頻》等10余個板塊專欄,用戶數超過20萬戶,日活量3萬戶,年均直播上百場次。
2.媒體社會責任理念
2023年,咸陽市廣播電視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忠實履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將踐行媒體社會責任作為強化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加大對加快西咸一體化、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鄉村振興、生態環保、鞏固提升創文成果、重點項目建設等全市中心工作的宣傳報道力度,進一步強化媒體社會責任與擔當,各項工作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為加快建設“西部名市絲路名都”、助推咸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和思想保障。
3.媒體在2023年度獲獎情況
全臺共榮獲“陜西新聞獎”5件、“陜西廣播影視獎”7件、“咸陽廣播電視獎”36件、“咸陽市優秀新聞作品獎”4件;1人榮獲陜西省“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三等獎,2人榮獲“咸陽市優秀新聞工作者”。
電影《無翅飛翔》斬獲多項行業大獎后,又榮獲陜西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紀錄片《脫貧印記》在2023第十屆傳媒中國百強指數發布中榮獲2023傳媒中國城市廣播電視融媒產品十佳;公益廣告《追尋》《經緯中國》分別榮獲2022年度陜西省廣播電視公益廣告扶持項目電視和廣播二類作品;“看咸陽”APP榮獲2023傳媒中國年度全國城市廣電優秀融媒平臺20佳。《國際茯茶文化養生節在陜西咸陽開幕》《陜西興平 瓜子廠老板義務為群眾烘干小麥》等16件新聞在央視播發。
二、政治責任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別是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高舉旗幟、守正創新,切實聚焦省市“三個年”活動、圍繞咸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好新聞宣傳輿論引導工作。
(一)把牢政治方向,提升意識形態工作水平。把握方向導向,堅持政治統領,堅持政治家辦臺辦網辦節目,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掌握網上新聞輿論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把黨管媒體的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加強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依法治理網絡空間。嚴肅認真開展輿論斗爭,壯大紅色地帶、壓縮黑色地帶、轉化灰色地帶,更好激濁揚清鼓正氣,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進一步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始終做到黨建、意識形態和業務工作“一張圖”謀劃,“一盤棋”推進,在新聞宣傳、媒體融合、經營創收、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二)做大做亮正面宣傳,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堅持守正創新,服務中心大局,廣泛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闡釋,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激發團結奮進強大力量。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圍繞全市中心工作開展高密度、高頻次宣傳報道,緊扣面食大會、渭河國際風箏節、茯茶產業發布會、第二屆“人才興咸”大會、紡織產業協作發展大會等全市重要活動做好宣傳報道。重點做好傳統節日和國家重要紀念日、宣傳日主題宣傳報道,強化趙夢桃小組和梁增基、呼秀珍、孔慶海、陳勇等先進典型宣傳,各類主題報道數量、傳播頻次、網民互動屢創新高。全媒體平臺全年共開設70多個專題專欄,推出206部公益廣告,攝制完成20部全市重大題材專題片和宣傳片,完成26場活動錄制和102場網絡直播;承辦春晚、少兒歌手大賽等15場全市大型活動。
(三)聚焦社會熱點,有效引導輿論。
《咸陽新聞聯播》《關注咸陽》等欄目以強信心、穩預期、助增長為重點加強正面宣傳,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唱響主旋律,錨定建設“西部文化名市”目標,展現奮發奮進蓬勃氣象,以新作為新業績推動全市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四)緊貼受眾需求,注重改進創新。
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以建設西部文化名市為統攬,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實施全媒體節目改版,扎實推進新聞宣傳,大力提高了廣播電視全媒體宣傳水平。
(五)揭露不良現象,努力抑惡揚善。
《都市新生活》欄目與咸陽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合作推出《愛心力量》《英模在身邊》子板塊,展現愛心企業對見義勇為事業的責任與擔當、溫暖與情懷,傳遞真善美,社會反響良好;關注“聚焦高質量發展和群眾關切 學思想辦實事解難題強作風”專項行動,圍繞“城區交通擁堵”“停車難、停車亂、停車貴”等問題播發相關消息,切實推進了城市治理工作。
(六)講好咸陽故事,精品力作頻出。順應咸陽高質量發展的現實之需,開展了主題為“聚焦‘三個年’活動 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全媒體行動。歷時半年,走進8個縣市區和1個產業園區現場采訪。集中發布高質量項目推進、營商環境、干部作風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稿件405件,并現場直播1場,做到了聲屏網聯動、全媒體矩陣同發力。經過連續六年的不懈努力,咸陽廣電年度全媒體行動成為我臺踐行“四力”、搞活宣傳和經營的創新品牌。
三、陣地建設責任
按照宣傳工作的有關部署和要求,切實加強主流媒體陣地建設,統籌聲屏網端微,做好新聞宣傳和主題報道。
(一)貫徹宣傳方針,正確引領導向。
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確保新聞宣傳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加強對新聞內容的政治把關,確保所有播出內容符合黨的政策要求,積極傳播正能量,維護社會穩定。
(二)強化陣地管理,筑牢安全防線。
當好黨的喉舌、傳遞黨的聲音、落實黨的精神,加大節目監審力度,嚴格落實采編播“三審三校”制度,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在全臺落地生根;及時準確地傳達了西咸一體化、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活動,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注重創新宣傳方式,通過多種媒介平臺,擴大了正面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三)加快融合創新發展,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主動適應把握新媒體發展大勢,變革新聞生產方式和信息傳播模式,更好服務受眾、引領導向,開拓新媒體發展新局面。緊跟數字化發展大潮,加強融合創新發展保障力,全面完成電視制播系統高清化改造,實現“高清化、寬帶化、智能化”整體轉換和采、編、審、播、管、存為一體的全過程數字化高清化,完善了新聞采編播流程,大幅提高了新聞生產效率,強化了傳播效果。
加強全媒體節目改版創新,《1007新聞早讀》《魚羊鮮食堂》《999大舞臺》《戲迷自樂班》《“職”等你來》等廣播欄目全新亮相;電視節目依托高清化數字化改造成果有序推進提質改版,《咸陽新聞聯播》欄目實施時政報道“頭條工程”成效顯著,《一線報道》欄目信息量顯著增加,《關注咸陽》《農事·科技》欄目推出《人文咸陽》《我們村的“新農人”》等新板塊,《都市新生活》欄目開通的“民生熱線”板塊受到廣泛關注;“看咸陽”APP優化用戶體驗,實現圖文和視頻同時直播。精心策劃推出一批百姓喜聞樂見的融媒體作品,其中,短視頻系列合集《憶咸陽》在抖音平臺播放量達1015.5萬。
四、服務責任
堅持團結穩定、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守正創新、融合發展,導向正確、內容向上,凝聚力量、精辦節目,提高質量、立足創優,擴大影響、樹立品牌。
(一)做到為政府發聲堅強有力,為百姓報道好看有用,促社會進步履職有責。一是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基調,結合各項主題宣傳,先后開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項目推進年 營商環境突破年 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慧聚秦創原 賦能先行區》《禮贊勞動者 建功新時代》《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實干篤行》《聚焦高質量發展和群眾關切 學思想辦實事解難題強作風》《鄉村振興新農人》《強信心 穩預期 助增長》等20多個電視專欄,緊盯重大報道和主題報道,配發評論、特寫及時到位,宣傳效果顯著。二是繼續發揮欄目服務定位,堅持宣傳有重點、報道有策劃,通過《都市新生活》《關注健康》《1007健康養生館》等欄目,從衣、食、住、行、娛、教、醫、養等方面為廣大市民提供全方位的生活資訊和服務指南,好評如潮。
(二)切實履行全市公共信息服務主平臺職責,為社會大眾做好宣傳服務。
農歷癸卯兔年春節期間,兩個電視頻道、廣播頻率及網站持續高頻次播出了2023年咸陽市春節聯歡晚會、2022年咸陽市戲曲電視大賽專業組決賽(復賽)和非專業組決賽(復賽)等實況錄像,營造了濃厚的節日喜慶氛圍。
2月8日上午9點,咸陽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大會在大秦劇院舉行,電視綜合頻道、FM100.7綜合廣播頻率、“看咸陽”APP、《咸陽視聽網》進行了全媒體同步直播;2月27日至28日,中國咸陽?國際茯茶文化養生節、第十八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先后開幕, “看咸陽”APP、《咸陽視聽網》進行了同步直播。
(三)常年性策劃制播各類公益廣告,借助電視品牌節目影響力和獨特資源組織開展公益活動。電視、廣播及網站,持續高頻次播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共筑保密防線 公民人人有責”“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慧聚秦創原 賦能先行區”“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新十條要點”“品咸陽茯茶 享幸福生活”“洞見陜面文化之美 助推產業破局發展”“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等公益宣傳標語,以及《咸陽:國家安全 讓我們一起捍衛》《低碳生活 讓我們行動起來》《專家說食安》等公益短片。
五、人文關懷責任
(一)關注百姓生活,積極做好民生報道。一是《都市新生活》《關注健康》《直播咸陽》等欄目,關注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內容,加強與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咸陽供電局、市公交集團公司、市疾控中心等職能部門的聯系,強化服務性、互動性、實用性,全方位服務市民,彰顯媒體人文關懷;二是《關注咸陽》《1007健康養生館》等欄目,關注殘疾人知識教育、技能培訓及就業難題,與市人社局、教育局、殘聯等部門攜手,熱心為殘障孩童排憂解難。
(二)關注全面發展,做好先進模范宣傳。在《咸陽新聞聯播》《都市新生活》《關注咸陽》等欄目,著重宣傳了文物修復師楊景龍、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韓建農等先進人物,以及市總工會擦亮黨建品牌做職工信賴的“娘家”、禮泉縣“百果飄香”讓鄉村更富更美、秦都區讓群眾在“文化盛宴”中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咸陽高新區“數字賦能”帶來高質量發展“創新之變”、旬邑縣張洪鎮農旅融合賦能產業發展等典型經驗,報道有態度、有溫度,凸顯了人文精神。
六、文化責任
(一)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實現中國夢。
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筑牢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抓好青少年重點群體思想道德宣傳,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宣傳德法共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全過程;以宣傳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強化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全體市民“四個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
(二)傳承繁榮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城鄉文化振興。
利用專業資源承接宣傳片、微視頻、微電影、廣播劇,完成百集都市有聲小說《都市的掙扎》錄制和后期加工制作,完成電影《立冬的夏天》拍攝工作,籌備2023年咸陽文藝精品項目大型舞臺劇《劉古愚》和音樂劇《幸福的咸陽》;做優做強婚戀交友品牌節目和活動,“我與春天有個約會”“會聚良緣 咸陽遇見”等4場交友聯誼活動及節目,參與人數多、范圍廣、規模大、社會關注度高,成為全市單身青年拓寬交際、展示自我和結識朋友的重要平臺。創新開展“‘絲路黑金 咸陽茯茶’——探秘咸陽茯茶的前世今生”“坐著地鐵逛咸陽”“‘繽紛夏日 暢游咸陽’2023旅游季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等文旅融合直播活動,開辦的文旅融合廣播電視專題節目《樂游四方》《樂游咸陽》,融合傳統文化元素,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廣受好評。
(三)普及科學知識,大力提升市民群眾科學素養。
《一線報道》《關注咸陽》《都市新生活》《關注健康》《直播咸陽》等欄目,參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對接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宣傳,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創新傳播方式與手段,讓公眾充分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
七、安全責任
強化安全生產,確保播出安全。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首位,嚴格執行安全播出標準,加強對廣播電視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年內召開安全生產專題會議8次、開展安全演練6次,常態化進行安全檢查,確保了全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網絡安全管理,提升網絡防護能力,為新媒體全網正常運營提供了堅實保障。
八、道德責任
一是持續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落實,切實開展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宣傳實踐工作,夯筑理想信念精神之基,錘煉清風正氣職業素養。二是通過建章立制、入職教育、老少結對、案例警示、談心談話等多種方式,教育督促員工遵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簽訂《重點崗位人員廉政承諾書》,抓緊抓實廉政廉潔教育。三是通過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網站征集等多種渠道,了解、回應受眾及用戶意見建議。四是教育全臺員工恪守職業道德操守,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杜絕有償新聞行為,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積極維護社會公序良俗,接受社會監督。未出現有違輿論導向、價值觀導向受到上級通報批評的情況。
九、保障權益責任
一是高度重視員工合法權益保障。嚴格按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國家有關法規條例規范用工制度,健全職工社會保障機制,及時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主動服務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申報等事項。充分保障員工福利待遇,確保員工依法享有帶薪年休假等各類假期。二是由工會牽頭,對困難、患病員工開展慰問補助。三是推進完善“廣電標兵”“好記者好編輯”評選等機制手段,激勵創新創造。四是加大對職工食堂的完善管理力度,為員工工作生活提供便捷有力服務保障。
十、合法經營責任
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完善內部管理制度,規范開展新聞采編和廣告經營活動,做到令行禁止,誠信經營,依法足額納稅;采編與經營兩分開,嚴把廣告內容關、資質關,確保導向正確、健康規范、相關批文完整,未出現違法違規問題;全天廣告播出時段合法合規,全年廣告經營活動未出現受到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處罰的情況。
十一、后記
2023年,我臺各項工作雖然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但面對傳媒業體制機制改革和市場變化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思想解放力度不夠,創新創優能力有待提升,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步伐有待加快,經營創收的困局未解。二是隊伍建設力量薄弱,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機制不活,導致重要崗位專業人才青黃不接。三是受市場形勢變化職工精氣神不足,部分干部職工思想觀念滯后、危機意識不強,爭先進位、開拓進取勁頭欠佳。四是缺乏政策資金保障,依靠自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資金嚴重不足,技術投入仍顯滯后。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一步工作中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改進措施——
(一)持續壯大主流輿論,擴大宣傳引導力影響力
要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統籌內宣外宣、網上網下,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講好咸陽故事、傳播咸陽聲音、展示咸陽形象。
(二)持續提升經營質效,鞏固拓展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運用轉化好高清化數字化改造成果,不斷優化完善新系統、新平臺功能,持續提升我臺在技術領域的引領力、影響力。
(三)持續筑牢底線思維,確保安全工作萬無一失
堅持預防為主,杜絕各類安全隱患;加強干部職工安全教育管理,落實安全工作措施;擰緊責任鏈條,織密責任網絡。
(四)持續推進隊伍建設,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深化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內化轉化上持續用力,不斷提高干部職工的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和政治執行力。堅守媒體社會責任,凝心聚力,為廣電宣傳事業服務社會、高質量發展再創輝煌。
(責編:李璐 審核:蜀秦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