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對每一個小家來說都是一件大事,既有滿心的憧憬與喜悅,也有每位女性懷胎十月的艱辛......
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劉曉媛醫生每天都能在產科門診接診多位“甜蜜煩惱”的孕媽媽~
小美懷孕24周,體重已經飆升了30多斤。劉曉媛趕緊為她安排了營養咨詢和糖耐量檢查,并開始講解體重管理的必要性。一旁陪診的小美媽媽:“醫生,媽媽長的多,孩子才能吸收營養呀,我們的孩子不是越大越好嗎?白白胖胖才健康!”
劉曉媛:“阿姨,您疼女兒的心我們都理解。但寶寶真的不是越大越好!”
孕期體重增長過快有風險
孕期體重增長過快、過多,不僅媽媽容易得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增加難產、剖宮產風險;對寶寶來說,巨大兒(出生體重超過8斤)的風險也大大增加,寶寶出生時可能發生肩難產等危險,出生后低血糖、未來肥胖和代謝性疾病的幾率也更高。媽媽健康,寶寶大小適中(通常在6-7斤最理想),這樣母子平安、遠期健康都有保障。
劉曉媛為患者做了營養評估,指出小美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米飯、面條等主食)比例過高。
孕期主食(特別是精米白面)過量是體重‘失控’的常見原因。建議每餐主食量控制在小碗的1/4到1/3,優先選擇糙米、雜糧飯、全麥饅頭等全谷物,增加優質蛋白質(魚禽肉蛋奶豆)和大量蔬菜的攝入。進餐順序也有講究:先吃蔬菜和蛋白質,最后再吃主食,這樣更容易控制血糖和體重。家人愛的支持,應該是鼓勵均衡飲食,而不是‘硬塞’哦。
懷孕30多周的小芳因為早期查出胎盤位置略低,整個孕期都小心翼翼,幾乎不敢活動,結果體重增長過快。當劉曉媛建議結合營養調整,適當增加溫和運動時,小芳非常擔憂:“醫生,我的胎盤低還能做運動嗎?我一直都不敢動!”
劉曉媛仔細查看了她最近的B超單,安慰道:“小芳,早期胎盤位置低確實需要休息觀察,但絕大多數情況隨著孕周增長,胎盤位置會‘長上去’。你現在復查胎盤位置已經不算低了,而且沒有出血等異常情況。長期臥床不動反而會增加血栓風險,也不利于控制體重和血糖。”
醫生建議:像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開始溫和的運動,比如每天飯后散散步(30分鐘左右),或者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做做孕婦瑜伽、游泳。運動能更好地控制體重,改善血糖,緩解腰背痛,還有助于順產。當然,開始運動前最好再讓醫生評估確認一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強度和方式。
小雅在孕24周做糖耐量篩查時,空腹和餐后血糖都異常升高,確診了妊娠期糖尿病。當地醫院的醫生立刻為小雅制定了嚴格的飲食控制和運動計劃,并叮囑小雅必須在家用血糖儀監測血糖。起初幾天,小雅還能勉強執行,但很快就覺得“太麻煩”“吃不飽”“懷孕了還不能隨心吃太委屈”。家人的勸說也被小雅當作“小題大做”,認為“血糖高一點沒啥感覺”,“多吃點孩子才壯實”,不僅沒有控制主食,運動更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血糖監測也時斷時續。
到了孕32周,問題接踵而至:小雅的血糖失控了,頻繁超標;B超顯示羊水過多,胎兒預估體重遠超正常范圍(巨大兒傾向);小雅也開始出現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和尿蛋白陽性(子癇前期征兆)。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緊急將小雅收治入院,進行胰島素治療和嚴密監護。遺憾的是,在孕35周時,因胎兒宮內狀況不佳及母親病情加重,不得不進行了緊急剖宮產。寶寶出生體重高達9.2斤,并且因為母親高血糖環境的影響,還出現了新生兒低血糖和呼吸窘迫,一出生就被送進了新生兒監護室(NICU)。
小雅產后血糖也未能立即恢復,未來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大大增加。這個本可預防的結局,給母嬰雙方都帶來了本不必要的風險和痛苦。
體重管理,為母嬰健康護航
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主任專家:“摒棄“越大越好”觀念,寶寶健康適中才是目標,過度增重隱患多。科學飲食是關鍵,均衡營養,控制主食(尤其精制碳水)總量和比例,增加優質蛋白和蔬菜,注意進餐順序。家人支持要講方法,安全運動很重要,除非有明確的醫學禁忌(如前置胎盤出血、宮頸機能不全等),絕大多數孕婦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度、規律的身體活動。久坐不動反而不利。”
專業指導不可少
孕期營養和運動方案個體化差異大,務必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孕期體重管理不是“餓肚子”,而是為了媽媽更輕松、分娩更順利、寶寶更健康!
近期,在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健康體重管理的倡導下,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專程派劉曉媛副主任醫師赴浙江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進修學習。此次進修的重點聚焦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科學管理以及孕產期體重精準管理兩大核心領域。
當前,劉曉媛門診工作重心即為孕產期體重管理與個性化營養咨詢。產科門診致力于為準媽媽們提供科學、專業、貼心的指導,幫助大家在孕期及產后維持理想體重,有效防控妊娠期糖尿病等相關風險,促進母嬰雙方的健康。特別歡迎在孕期或產后有體重管理困惑、營養需求咨詢的準媽媽們前來產科門診就診。
(來源: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責編:高敏 審核:蜀秦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