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旬邑縣城關街道紙坊村,一排排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棚內,翠綠的藤蔓上掛滿了即將成熟的西瓜、甜瓜,預示著又一個豐收季的到來。棚內溫度高達40℃,熱浪襲人,村民杜長民正與駐村第一書記燕高峰在大棚里探討西甜瓜后期管理技術。
杜長民告訴記者,他種的瓜品質一流,香甜可口,很受青睞,有田園花冠、日本優秀和福運來等不同品種。
旬邑縣城關街道紙坊村第一書記燕高峰:“咱們村總共有168座設施大棚,今年我們還改造了老舊大棚15座,由原來的單層膜改成雙層的保溫膜。大棚主要是以西瓜、甜瓜為主,還有以圣女果、貝貝南瓜等蔬菜為輔的經濟作物,去年每個棚收益大概在13000元左右?!?/p>
為延伸產業鏈條,紙坊村圍繞設施農業發展鄉村旅游,推出休閑采摘、農事體驗等特色項目,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游玩。今年,新建的15座雙層弓形蔬菜大棚,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走上致富快車道。
產業興旺是基石,生態宜居則是鄉村發展的亮麗名片。曾經村容臟亂、基礎設施落后的焦家河村,如今道路干凈整潔,綠樹成蔭,墻畫栩栩如生,污水管網暢通無阻,衛生廁所普及家家戶戶。
旬邑縣城關街道焦家河村黨支部書記焦建鋒:“每個村設兩個保潔員,每天進行打掃。村民也參與進來,環保意識增強了,所以我們村的衛生一直能保持下來。”
村民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他們的笑臉就是最好的驗收單。
鄉村的持久魅力與內生動力,離不開高效、和諧的基層治理。在崔家河村,黨建引領下的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深入人心,崔家河村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模式,充分發揮“李建會調解工作室”和人民調解室作用,全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旬邑縣城關街道崔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李建會:“咱利用調解工作室調解全鎮的、乃至于全縣各類矛盾糾紛,特別突出、典型的就是鄰里糾紛、宅基地糾紛、妯娌糾紛,我們堅持用情、用理依法調解。截至目前,我們調解全縣各類矛盾糾紛2000多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p>
從紙坊村的產業興旺,到焦家河村的生態宜居,再到崔家河村的治理有效,旬邑縣城關街道三個村的生動實踐,為探索出一條產業興旺、環境優美、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提供了有力注腳。
旬邑縣城關街道宣傳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楊保軍:“這三個村的成功實踐,為街道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板。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點上突破、面上提質’,推動設施農業向深加工、品牌化延伸,探索‘生態+’發展模式,培育鄉村旅游新業態,持續強化基層治理,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p>
(來源:旬邑融媒)
(責編:高敏 審核:韓芳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