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淳化縣石橋鎮大槐樹村通過發展電商使村集體積累達到130萬元;鐵王鎮小池村建設470多個大棚發展西紅柿產業,全鎮16個村每年產出4200多噸西紅柿……近年來,咸陽淳化縣以全國產權制度改革整縣推進試點縣為機遇,以“千萬工程”為牽引,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淳化縣將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確定縣鎮村三級書記親自抓,組建工作專班、建立聯席制度;縣委書記領銜系統研究重要政策、重點措施、重大問題,幫助鎮村理思路、定措施,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明確“路線圖”。出臺文件強保障,出臺了《推進“三變”改革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方案》《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等文件,讓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政策可享、措施可依、規章可循。整合資金激動能,在爭取中央扶持項目基礎上,把蘇陜協作、產業園區等項目向村集體經濟傾斜,累計注入專項資金3.5億元,保障每村不少于200萬元,同時設立1億元產業振興發展基金,為村集體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淳化縣在全市率先完成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權量化等環節,并以換屆為契機,把20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行政村撤并為128個。連續三年組織村支部書記赴浙江大學、山西新絳等7個地區考察提升,邀請專家5次來淳培訓,提升經營能力;每季度開展“曬比評”,相互學習促提升。鼓勵各村因地制宜、自主發展,把脫貧期探索的“四型聯動”發展模式拓展為資產租賃、生產服務等“六大發展模式”,打造了大槐樹村電商帶動、方西村“農機服務+土地運營”等示范村24個。
淳化縣嚴控經營風險,建成信息化農村“三資”監管平臺,率先在全市推行第三方代理記賬模式,128個村收支實現“五統一”,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穩健發展保駕護航。強化交易管理。專班化推進合同清理規范工作,累計清收合同9447份。依托全國土地流轉臺賬信息平臺,累計流轉土地4萬余畝,為農民每年增收1600余萬元。精準破解難題,聚焦“消薄培強”目標,出臺集體經濟流轉土地種植糧食補助辦法和人員獎勵機制,列支6100萬元助推蘋果、蕎麥產業發展,對作出貢獻的管理人員,從年度經營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給予獎勵。
(來源:咸陽三農之窗)
(責編:李佳欣 審核:蜀秦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