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近期,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旬邑縣26萬畝的春玉米播種工作全面拉開帷幕,預計在4月底全部完成。在這場春耕熱潮中,農業新技術成為推動農業生產的“強大力量”,為秋季糧食豐收筑牢了堅實的基礎。
在太村鎮唐家村的玉米單產提升試驗示范基地里,播種機、旋耕機在田野間來回穿梭,農民們緊隨其后,熟練地進行著播種和覆土作業。
早在2016年,旬邑縣農村經營管理站就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立了渭北旱作春玉米試驗示范基地,以技術為核心,構建起了玉米機械化種植模式。在試驗示范基地專家團隊的指導下,農戶們嚴格按照“早熟耐密抗倒宜機收品種+合理密植+降解地膜”等關鍵技術流程進行種植,這正是近年來旬邑玉米取得高產的關鍵所在。
為了進一步提高單產并降低成本,旬邑縣大力推廣綠色防控、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通過規劃實施農民習慣施肥試驗、新型肥料施用試驗和機械深施試驗,推動施肥向專業化、科學化、綠色化發展,切實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
今年,旬邑縣依托玉米試驗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太村鎮唐家村、職田鎮早池村、湫坡頭鎮看花宮村精心打造了3個百畝示范方。這些示范方針對渭北旱作春玉米種植中的難題,開展了玉米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的試驗示范,旨在為大面積玉米增產提供完備的技術集成方案。
從種植技術到管理模式,從品種選擇到病蟲害防治,新技術正深度融入旬邑縣春玉米種植的每一個環節,推動著 26萬畝春玉米播種工作的有序推進。
(來源:旬邑發布)
(責編:李佳欣 審核:韓芳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