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今年以來,永壽縣以“守牢底線、鞏固成果,拓展成效、有效銜接,示范引領、振興鄉村”為主基調,按照“1426”工作思路,強化監測幫扶、雙業支撐、政策落實、項目建管、示范創建、駐村幫扶、百日督幫等重點工作,深入開展“鄉村振興提質年”活動,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化監測幫扶防返貧。把“防返貧”作為鞏固成果促振興底線任務,以“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等核心指標為重點,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網格化、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運用入戶排查“八步”工作法和“四網聯動排查法”,扎實落實“四查”機制和“三增一兜底”幫扶機制,對所有農戶做到日常排查全員覆蓋,對所有監測對象做到應納盡納、應幫盡幫,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任務。截止目前,全縣累計納入三類監測對象213戶770人,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600余條。利用“99公益日”網絡眾籌資金122.22萬元,對46戶監測對象進行救助,“防返貧”保險理賠資助75人資助金達114.1萬元,現73戶248人監測對象已穩定消除風險。
強化“雙業”支撐夯基礎。圍繞蘋果、蜂蜜、蘆筍、中藥材、設施農業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壯大規模、提升品質,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全縣建成設施大棚841座、規模化豬舍569棟、大型繁育基地5個,種植蘆筍4350畝、中藥材3.5萬畝,養殖蜜蜂1.6萬箱。采取“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帶動脫貧戶發展產業2123戶;為1957戶兌付產業到戶補助資金480.61萬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持續加大外出務工、技能培訓、靖永協作、以工代賑、企業吸納、公崗安置、自主創業等就業幫扶力度,脫貧人口轉移就業23176人,村級公益崗位安置1809人。
強化政策落實固成果。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繼續落實“八個一批”政策措施,確保脫貧成效持續鞏固。義務教育方面,常態化開展排查勸返行動,強化控輟保學措施,為9名殘疾學生送教上門,落實2022年各類教育資助6945人354.4萬元,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1690萬元。基本醫療方面,全面落實“三重保障”和“一站式”結算,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參保率 100%。截止9月底,累計報銷7291人次3818.81萬元,醫療救助226.02萬元,4類慢性病簽約服務15439人簽約率100%。落實 30 種大病集中救治22人。安全住房方面,健全農戶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和排查上報機制,完成年度危房改造12 戶。飲水安全方面,開展農村飲水安全“敲門行動”,累計投資370萬元,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4個,全面完成183個飲用水工程的水質取樣驗收。兜底保障方面,為3413戶9461人發放低保金3822.3萬元,為412戶1534人發放臨時救助金121.02萬元,對259名農村分散供養人員發放供養金154.5萬元、護理費54.7萬元。金融幫扶方面。積極用好小額貸款政策,規范互助資金協會運營管理,引導支持脫貧人口發展產業,確保需貸盡貸。截止9月底,全縣存量貸款2596筆,共計9504.3萬元,其中今年新增貸款720筆2861萬元。86個互助資金協會循環發放7509萬元,有力支持了群眾產業發展。
強化項目建管增效益。在資金管理項目建設中執行兩個管理辦法、堅持“五個一律”、做到了“三個不放過”,探索出“253”工作法,趟出財政銜接資金項目管理新路子。2022年統籌整合中省市縣銜接資金14707萬元,實施項目310個。其中用于產業發展資金5817.35萬元,占中省銜接資金9742萬元的59.71%。嚴格落實資產運營管護機制,對2013-2021年形成的2307個扶貧項目資產進行“回頭看”,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分級分類建立了扶貧資產“三級兩賬”。對公益性資產明確了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確保長期發揮作用。對經營性資產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機制,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盤活放大,確保保值增值、長期發揮效益。
強化示范創建促引領。按照“規劃引領、產業支撐、文化鑄魂、制度保障”工作思路,聘請專家團隊精心編制了全縣鄉村振興整體規劃,蘆筍、蜂蜜、中藥材等三個區域的特色產業規劃及7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規劃和實施方案。為每個示范村明確包抓責任,派駐第一書記和產業技術指導員,每年列支1000萬元以獎代補專項建設資金。通過領導包抓、人才支持、資金傾斜、制度保障“四輪”驅動,縣鎮村三級上下聯動推動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工作。目前,百草寨里、鄉韻陳家、靈動坡龍頭、電商耿家、紅色煙莊、甜蜜五龍頭、生態裕豐等7個定位準確、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已初具雛形,為全縣鄉村振興樹立了標桿。
強化駐村幫扶重管理。堅持“村級周例會,鎮辦月匯報、季講評,縣級年度考”機制,壓實駐村第一書記第一責任、所在鄉鎮直接責任、派出單位監督責任、駐村辦指導責任“四方責任”,扎實開展駐村干部“五治”強作風提素質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簽到模式,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常態化暗訪督導到崗履職情況。堅持物質、生活、精神、政治“四關愛”相結合,建立“四必談"三必訪”制度和提拔使用“雙推薦”制度,縣委縣政府評選表彰駐村幫扶先進個人28人,推薦提拔使用有駐村經歷的優秀干部59人,激勵駐村干部真蹲實駐、真幫實扶。駐村干部拍攝“我為槐鄉代言”80期,引進資金8689.41 萬元,實施產業類項目180個,幫銷農產品價值286萬元,在疫情、汛情大考中為群眾辦實事 740 件。
強化督幫指導促提升。深入開展百日提升、百日督幫行動,有效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實。從縣級相關部門抽調7名科級干部、28名業務骨干組成7個督幫組下沉到7個鎮辦35個行業部門開展實地督幫。對督幫組全體成員,重點圍繞考核評估內容和政策標準,采取政策解讀、現場互動、重點延伸等形式集中開展業務培訓。學習借鑒省級督幫模式,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干部訪談、入戶核查、電話抽查、督促整改、跟蹤回訪相結合等方式,順查工作落實的一致性,倒查工作落實真實性。采取交叉督幫的形式調整督幫對象,再次補齊短板弱項、不斷提升督幫質量。同時,由縣紀委監委牽頭成立督幫工作督查組,不間斷巡回鎮村督查督幫工作開展情況,確保“雙百行動”督到關鍵處、幫到點子上、提到新層次,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看咸陽》通訊員 郝娜娜)
(責任編輯:李佳欣 審核簽發:妙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