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5月28日,記者從咸陽市“打硬仗 求突破 決戰決勝‘十四五’邁出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 絲路名都’更大步伐”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上獲悉,涇陽縣成功入選以設施蔬菜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立項名單。涇陽在蔬菜發展方面優勢明顯,蔬菜產業已成為涇陽的主導產業。
涇陽蔬菜種植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是全省第一個被農業部確定的“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先后榮獲“全國日光溫室標準化示范區”“第一批設施種植類全國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省級蔬菜全產業鏈典型縣”等稱號。2024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39.3萬畝,產量184.52萬噸,產值25.1億元。特別是西紅柿面積突破10萬畝,被稱為“陜西西紅柿第一縣”。
規劃引領優布局。涇陽出臺蔬菜產業、萬畝現代設施蔬菜產業示范園等發展規劃,集中打造了關中環線等4條蔬菜產業長廊、云陽鎮等7個萬畝以上蔬菜主產鎮、口鎮紫皮大蒜等12個特色蔬菜優勢生產區,構建起“一核四廊多園”的產業格局。
政策扶持增活力。制定《涇陽縣蔬菜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縣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支持蔬菜產業發展。探索實施“黨建+創業+金融”模式,5家金融單位累計授信蔬菜種植農戶1.7萬戶,授信金額12.9億元,有力保障了蔬菜產業發展。
科技賦能提質效。堅持科技興菜,建成蔬菜專家大院,組建蔬菜專家團隊,打造云陽、關中環線2條蔬菜科技企業聚集帶,推廣新技術15項,制定蔬菜生產標準5項。形成“1個試驗站+2個種苗研發中心+4個育苗工廠+15個試驗基地”種業科創體系及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模式,每年培育蔬菜優質種苗達1.7億株以上。加快以“三改一提”為核心的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的示范與推廣,成功入選全省“三改一提”模式樣板縣。
全鏈發展強產業。在研發、引種、試驗、育苗、種植的基礎上,建成蔬菜加工生產線31條、年凈菜加工能力超30萬噸,建成冷庫147座、冷鏈物流及電商運營中心2個,培育全國名特優新產品生產企業10家、本土供應鏈企業100余家,打通大宗批發、訂單配送、電商銷售、旅游采摘4條銷售渠道,銷售量分別占總產量的97%、2.5%、0.4%、0.1%,有效緩解了“賣難儲難”問題,實現“田間直連餐桌”。
聯農帶農促增收。培育蔬菜生產經營企業39家、其中省級以上4家,專業合作社474家、年產值超百萬元合作社20家。創設“政府+集體經濟組織+企業”服務體系,形成股份制、合作制、訂單農業等穩定聯農帶農機制。園區蔬菜種植農戶3.3萬戶以上,區域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28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30.9%。
(咸陽廣電全媒體記者 高啟紅)
(責編:李佳欣 審核:韓芳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