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眼下已經進入冬季,興平市豐儀鎮水寨村農拓粉條加工專業合作社也迎來了一年中最火熱的活計——掛粉條。一排排、一行行的粉條在冬日暖陽下晶瑩剔透,成為一道別具特色的鄉村風景,粉條加工不僅帶動了村民就業,更讓村民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薯”光。
水寨村是遠近聞名的手工紅薯粉條加工村,加工紅薯粉條具有幾十年的歷史,如今依然沿用傳統工藝制作。
李秀淵介紹,他們把原先分散加工粉條的群眾集中到合作社統一加工,申請了商標并印制了精美的包裝,對外銷售。幾年間,紅薯粉條做的是風生水起,合作社也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12月3日,記者走進農拓粉條加工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掛粉條、晾曬粉條,一排排懸掛著的手工紅薯粉條晶瑩剔透,格外亮眼。生產車間里,工人們將干紅薯淀粉放在一個大盆里,打芡、和粉,用漏勺均勻地漏粉,再冷卻、清洗、晾干。這樣考究的傳統工藝做出來的粉條久煮不溶、晶瑩透明,入口爽滑筋道,在市場上自然能賣出好價錢。同時也讓村里的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掙工資。
興平市農拓粉條加工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秀淵:“紅薯粉條生產量一天就是3000斤,每天銷售1000多斤。現在一天有20多個工人,男工每天120元,女工每天80元。”
李秀淵告訴記者,從每年10月開始收紅薯、磨淀粉、掛粉條,直到春節前,可加工粉條2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180萬元。
興平市農拓粉條加工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秀淵:“下一步,我們將規范化生產,進一步擴大規模,打響‘秦一根’粉條品牌,讓更多的群眾在紅薯粉條產業鏈上得到實惠。”
(咸陽廣電全媒體記者 胥正齊 王楠)
(責編:張優美 審核:蜀秦 簽發:呂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