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水情長
一位幫扶干部的民情日記
一股熱潮激蕩人心,一種力量磅礴凝聚。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和煦春風里,長武的山間小路上、田間地頭、鄉村院落里到處都有扶貧干部的身影,他們跟鄉親們拉家常,了解群眾疾苦,幫助解決生活困難、發展扶貧產業,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黨員干部的真情關懷。幾年來,在他們的傾心幫扶下,廣大貧困群眾樹立了擺脫貧困的堅定信心,自覺參與到脫貧致富的隊伍中來,使長武這片土地上到處演繹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動人故事,到處實現著勞動致富、共奔小康的美麗夢想。他們用愛心與奉獻,溫暖了我們這座城。讓人們走近長武,心中便有暖意。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展示長武縣博物館干部曹紅幫扶昭仁街道東關村貧困戶李立庚的民情日記(節選),深切感受我縣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魚水情長。
曹紅民情日記(節選)
2018年 2月26日
今天是第一次同村干部來到我幫扶的戶里了解情況,戶主小名叫庚庚,44歲,患有耳疾,因病致貧。
印象中的農家院子總會七零八落的放著各種農具,煙火其中透著些許凌亂,走進他家院子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場景,干干凈凈的院落,塊塊方磚堆砌的小花園,滄桑卻不失勁拔的幾棵幼苗,讓整個院子顯得整潔而又安靜。掀開門簾,我看到了一個正捧著書認真閱讀的青年,黝黑而略顯滄桑的臉,顯然與年齡不符。村干部老李開玩笑問他,書里會不會看出個媳婦來?惹得在場的人笑得前仰后合,他卻一直靦腆的笑。
初見印象便覺他有點不同,后來聽村干部講,他可是村里的大學生呢,早年前,他的父親是村里的赤腳醫生,給鄉親們行醫看病,也許是受父親的影響,他立志學醫,報考了臨床醫學,大學畢業后分配在寶雞一家醫院內科門診上班。后來婚姻不順,備受打擊的他,還落下了耳疾,只能辭職回家。2013年他的父母先后生病臥床,家里就剩他一個勞力,因為要照顧父母,加之自身情況也不好,無法外出務工,只能在家種地。父母長期用藥,家里開銷大,收入又微薄,當年他家就被識別為貧困戶。2015年父母先后去世,安葬完父母,家里除了形單影只的他,便是雙親久病所欠下的巨債。
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婚姻破裂,工作丟失,雙親離世,庚庚陷入了抑郁,一度不愿與人交流,甚至出現精神恍惚的情況。這幾年,他靠著四畝果樹的收入,已經脫了貧,但是因為耳疾的原因,很少和外界交流,性情非常孤僻。
村干部曾想幫庚庚辦理殘疾證,用紙條征求其意見,不料被他當場撕碎,一時間,村里對他的幫扶工作陷入了僵局。今天和他初次見面,他很排斥跟我交流,我只能在紙上寫給他,介紹我是他以后的幫扶干部,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我,他沒有任何反應。看來想要幫扶他,必須得和他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方式,這樣才能讓他慢慢接納我,信任我。
2018年 3月7日
這一段時間,我常去庚庚家和他拉家常,幫他整理戶容戶貌,在一次次的接觸和交談中,我意識到,他不是不愿跟人交流,主要是耳朵聽不見,久而久之,便沉默寡言了。現在我們之間已建立了信任,能有效的交流。每次我去他們家,他會拿出筆和紙,我寫給他問題,他回答我,這種方式讓我們之間的溝通毫無障礙,每每遇到幫扶上的事也都盡力配合。于此,他的憨厚老實,又懂得自力更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時候便想,人還是要讀書,要有文化,即使面對生活的清貧,只要你在他的心田灑下希望的種子,再以耐心澆灌,有朝一日你總會看到他生根,萌芽……
2018年 4月16日
近期,由于天氣驟變,我縣大部分果園受霜凍侵襲,庚庚家的果園也未能幸免,四畝果園是他唯一的經濟來源,盡管結果率低,可該投入的他絲毫未打折扣,眼看著今年的投資打了水漂,一向沉默寡語的他如霜打的茄子般,蔫蔫的。看到他這個樣子,我耐心的寬慰他,并把他的情況向村里領導做了匯報,經村委會研究決定,為他提供公益性崗位,這樣,他每個月會有600塊錢的工資,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當我用紙條告訴他這個消息的時,他那質樸憨厚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那一刻,我的內心也是幾多寬慰,幾多輕松。
2019年 5月20日
這幾天正值果園疏花疏果期,時間緊,任務重,別的農戶都雇人幫忙干,庚庚卻一個人一整天待在地里不回家,拼命的干。我去地里看他,他指著盛開的果花笑的像個孩子,我在手機上寫字告訴他,讓他雇個人幫忙干,他說:我一個人就慢慢干完了,干著活,自己心里能踏實些。是啊,每個為美好生活而拼搏的心都應該是踏實的,每一個為生活而奮斗的身影都是最美的風景。今天,我竟由衷的欽佩他,假想自己的人生若遇他這番遭遇,可能都很難做到他這般坦然又不失希望。
2019年 9月10日
今天去庚庚的地里,滿園子充滿了豐收的喜悅,沉甸甸的果子壓彎了樹枝。他挑了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讓我嘗,我夸他蘋果種的好,他笑的合不攏嘴,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他笑得這么開心,黑黝黝的皮膚襯托的他牙齒很白。我示意他蘋果吃起來很甜,他又轉身摘了幾個大蘋果塞給我。我告訴他,自家也有蘋果樹,讓他留著賣錢,他竟有些不高興了,硬是強塞給我......
在幫扶庚庚的這一年多時間里,我始終想著從根本上解決他所面臨的困難,希望他有一個能維持長久生計的本領,而他的耳疾一直是他生活的最大障礙,我想市里的醫療條件能好點,如果帶他去市里看看耳朵,說不定還有治好的希望呢。
2019年 9月16日
經過一番爭取,領導同意了我帶庚庚去市里檢查耳朵的想法,但又害怕庚庚對自己沒有信心不愿意去,讓我來做庚庚的思想工作。果然,我給他提時,他不想去,說這病時間長了,看不好了。我勸他現在醫療水平更好了,去看看說不定還有希望,而且我會陪他去,他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要去就行。經過勸說,庚庚最終同意跟我去市里看病。
2019年 10月10日
今天,丈夫開車載著我和庚庚去咸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檢查耳朵,怕他情緒煩躁,我用手機和他在車上打字聊聊天,他告訴我自己是在西藏民族學院上的大學,于是我和丈夫又臨時決定在去醫院的路上繞到他的母校,帶他去看看曾經求學的地方。來到學校門口,他非常激動,說是他畢業這么多年來第一次回母校,看著他興奮的樣子,我提議為他和母校拍照留念。那一刻,他站的筆直,眼里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仿佛又回到了他上學的年紀。看著這樣的庚庚,我感覺自己又做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不僅圓了他再回母校的夢想,還幫他重拾往日的美好記憶,我想那或許是任何物質彌補都無法給予的一種精神關照和尊重吧。
到了醫院,醫生得知庚庚是一位貧困戶,對他更是細心檢查,我想醫生跟我的想法一樣,只要有一線希望,都想給庚庚看好病。可往往事與愿違,專家檢查發現庚庚幾乎已經喪失全部聽力,且病的太久,不可能看好了。我有點不甘心,又帶他去測試能不能佩戴助聽器,結果依然令人失望。
回來的路上,庚庚沒有表現出一絲失落,作為曾經是醫生的他可能早已預料到今天的結局,亦或是他早經習慣了沒有聽力的生活。
既然這樣,我也無能為力,還是先給他把殘疾證辦了,再看看后面有什么針對殘疾人的政策吧。
2019年 11月3日
今天去村里接了庚庚陪他到縣醫院辦理殘疾證,根據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檢查結果,醫生鑒定他為三級殘疾,再過一年他就可以領到殘疾人補貼了。或許對他來說也算是陰霾中透出的一絲光亮吧。
2019年 12月11日
前幾天幫助庚庚向鎮上寫了低保申請,今天民政局來戶里核查,過幾天低保就能辦下來。看著庚庚的生活慢慢有了更多的保障,我發自內心的為他感到高興,希望他的生活能越來越好,精神面貌也越來越樂觀,人生道路能真正迎來光明。
曹紅的幫扶故事是我縣廣大扶貧干部一心為民的一個縮影。脫貧攻堅工作千頭萬緒,任務繁重,各項扶貧政策、扶貧措施都需要扶貧干部去推動、去落實。只有各級干部沉下身子,用真情用真心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才能更好地完成黨中央交給我們這個光榮而偉大的任務。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2019年的5月7日,是個激動人心的日子,這一天陜西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我們長武終于實現了脫貧摘帽的目標。聽到這個喜訊后,全縣干部群眾奔走相告,鶉觚大地上山歡水笑、歌聲飛揚。
面對這個歷史性的成績,長武的廣大扶貧干部沒有驕傲自滿,停滯不前,他們依然捍衛黨的初心,完成自己的使命,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指示重要講話精神,勇立潮頭、乘勢而上,努力做好各項后續幫扶工作,堅決打贏全面小康社會的收官之戰!
魚水情深
長武縣博物館干部曹紅扶貧故事
春日融融,暖風醉人,粉紅的果花讓人心醉,走進東關村李立庚家的果園,幫扶干部曹紅拿著手機正和李立庚指著滿樹的果花交談著些什么,如此親切的一幕不禁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二零一八年三月的一天。
那天是她第一次同村干部去幫扶的戶里了解情況。在去的路上村干部已經向曹紅介紹了戶主的情況,戶主名叫李立庚,村里人都叫他庚庚,他是一位失去聽力的中年男人。早年前,他的父親是村里的赤腳醫生,也許是受父親的影響,他立志學醫,報考了臨床醫學,大學畢業后分配在寶雞市一家醫院內科門診上班。后來婚姻不順,備受打擊的他落下了耳疾,只能辭職回家。2013年他的父母先后生病臥床,因為要照顧父母,加之自身情況也不好,無法外出務工,只能在家種地。父母長期用藥,家里開銷大,收入又微薄,當年他家就被村里識別為貧困戶。2015年他的父母先后去世,安葬完父母,家里除了形單影只的他,便是雙親久病所欠下的巨債。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婚姻破裂,工作丟失,雙親離世,他陷入了抑郁,一度不愿與人交流,甚至出現精神恍惚的情況。這幾年,他靠著四畝果樹的收入,已經脫了貧,但是因為耳疾的原因,很少和外界交流,性情非常孤僻。之前的幫扶干部想給他辦理殘疾證,用紙條寫給他征求他的意見,卻被他當場撕的粉碎,村里對他的后續幫扶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聽著關于庚庚過往的不幸遭遇和現狀,曹紅陷入了沉思,胸口似有千斤重石壓著。村干部看出了曹紅的表情變化,便安慰她說,如果覺得幫扶這戶有困難,可以給她換一戶相對好幫扶的。可是曹紅卻當即拒絕,在她的眼里,迎難而上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品質。
第一次見到庚庚本人,村干部湊到他耳旁大聲告訴他曹紅是他以后的幫扶人,他表現出一臉茫然,完全聽不到村干部在說什么。曹紅也主動向庚庚介紹自己的情況,并表示以后有事都可以找她幫忙,庚庚還是不知所云,所以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基本上沒有獲得任何有效溝通。
接下來的日子,只要單位閑下來,曹紅就去村里入戶,去庚庚家幫他整理戶容戶貌,時不時還給他捎上幾本書讀讀。庚庚耳朵聽不見,她就用寫紙條的方式和庚庚交流,從田間地頭聊到家里瑣碎到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庚庚慢慢地變得開朗起來,對這位待他如朋友的幫扶干部信任了許多。
2018年春天,我縣大部分果園受霜凍侵襲,庚庚家的果園也未能幸免,大半的果花都凍壞了,可果園的收入是庚庚唯一的經濟來源,庚庚那些天變得異常焦慮,曹紅看到這種情況更是著急。她一邊耐心的寬慰庚庚,一邊把庚庚家的情況向村里領導及時做了匯報,后經村委會研究決定,為庚庚提供公益性崗位,這樣,庚庚每個月會有600塊錢的工資,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隨后她又去東關村附近的單位為庚庚爭取可以打零工的機會。由于庚庚的情況特殊,單位每次都是直接聯系曹紅,然后由她和同事把庚庚送到工作地點。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庚庚所面臨的困難,能讓他有一個能維持長久生計的本領是曹紅一直思考的問題。她考慮到庚庚的耳疾一直是他生活的最大障礙,便想帶庚庚去市里面的醫院治療,雖然庚庚說他早年去醫院看過,醫生說治不好了,但曹紅還是想再試一試,只要有一線希望,她都會爭取為庚庚治好病。
經過一番爭取,領導同意了她帶庚庚去市里檢查耳朵的想法。2019年10月10日,她和丈夫開車載著庚庚去咸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檢查耳朵,一路上她我用手機和庚庚打字聊天,得知庚庚曾畢業于西藏民族學院時,她和丈夫又臨時決定在去醫院的路上繞到庚庚的母校,帶庚庚去看看曾經求學的地方。在校門口,當她提議為庚庚和母校拍一張合影留念時,她看到庚庚站的筆直,眼里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仿佛又回到了上學的年紀。看著這樣的庚庚,她感覺自己又做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不僅圓了庚庚再回母校的夢想,還幫庚庚重拾了往日的美好記憶,那或許是任何物質彌補都無法給予的一種精神關照和尊重吧。
經過專業的檢查,醫生告訴曹紅,庚庚的耳疾因為拖的時間太久了,沒有醫治好的希望了,曹紅還是抱著最后一絲希望請求醫生為他做助聽器佩戴監測,而結局依然令人失望。
2019年底,一直把庚庚的一切放在心上的曹紅又幫助庚庚辦理了先后殘疾證和低保,讓庚庚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保障。
庚庚告訴村干部,他對他現在的生活已經很滿意了,但是他的幫扶干部曹紅還是在不停的為他未來的生活籌劃著。近期她又在多方聯系針對殘疾人的就業培訓,希望庚庚能利用年輕時學到的醫學知識為自己的未來多一份謀劃,為社會多做出些貢獻。
(《看咸陽》通訊員 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