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8月23日,“聚焦‘三個年’活動 促進高質量發展”咸陽市廣播電視臺2023年大型全媒體行動采訪團走進渭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行采訪。這里以基層“創造力”激發文明實踐“生命力”,著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推動渭城區宣傳思想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守正創新做好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戰略之舉。走進渭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傳墻上“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標語顯得格外醒目,這里設立有溫馨的“志愿者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們通過奉獻他人、提升自己,讓志愿服務成為一種文明新風尚,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
李玉玲是渭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秦韻合唱團的成員,一直以來,她和其他合唱團志愿者們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積極排演合唱節目,以文化志愿服務的形式,在廣大市民中開展演出活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除了經典紅歌,我們合唱團還會原創一些歌曲,希望用群眾的語言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活潑靈動的旋律來展現了新時代百姓的新生活、新風貌。讓我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接地氣’‘冒熱氣’!”渭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李玉玲說。
一直以來,渭城區積極動員轄區廣場唱歌、唱戲及非遺文化傳承人、愛好者等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和體育運動、廣場舞等愛好者團隊加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成立形式多樣的志愿者宣講隊,深入群眾、深入行業一線,用樸實的語言宣講黨的好政策。
同時,渭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展館內還綜合運用展板、模型、影片、數字多媒體展示技術等多元形式,向群眾展示新時代文明實踐總要求、工作職責、組織機構,工作原則等,鼓勵基層群眾積極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伍,調動廣大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是渭城區鳳凰家園小區的居民,渭城區新時代實踐中心是我們群眾學習理論政策、參與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作為一名老教師,我自己也期待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伍,為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貢獻我的力量。”市民曹志輝說。
據了解,渭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自2023年5月初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已接待20家單位參觀學習,對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5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理論業務培訓,志愿者人數達9萬多人,服務總時長12萬多小時,志愿隊伍323個。
截至目前,渭城區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五有”標準,將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促進中心)、所、站名牌以及開放時間、志愿服務熱線電話、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分布圖等在宣傳欄醒目位置進行展示,對轄區志愿服務崗位、渭柳濕地實踐基地、吳運鐸紀念館、呼老師工作室等一大批教育性、服務性強的陣地和平臺進行集中整合,在為群眾提供休閑健身場所的基礎上,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整合創新的功能,高標準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點60個。
“接下來,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打造高質量志愿服務隊伍,謀劃高水平志愿服務項目,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切實將渭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真正做到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為渭城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渭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站主任康鶯說。
(咸陽廣電全媒體記者 呂驥 杜梅 報道)
(責任編輯:張優美 審核簽發: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