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4月26日,“聚焦‘三個年’活動 促進高質量發展”咸陽市廣播電視臺2023年大型全媒體行動走進彬州市,采訪了解這里的果業發展情況。
眼下,正是蘋果樹花開的時節。記者在彬州市長豐正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蘋果示范園里看到,工人師傅們正在對果樹疏花。郝俊發是合作社的一名“農民技工”,主要指導合作社工人在剪樹、疏花、施肥、套袋等工作中掌握技巧和要點,從而保證果品果型好、質量高、結出優質果。郝俊發告訴記者,在合作社干的都是技術活,一個月有四千元左右的收入,不僅掙到了錢,還學到了新技術,同時又可以把技術傳授給工人和周邊村民,覺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義,在這里工作也非常開心。
彬州市長豐正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現有社員343戶,由職業農民培訓基地、水肥一體化展示基地、矮砧果樹苗木及盆景繁育基地、新品種展示基地、農資超市5個產業組成,培育完善的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體系,著力打造集技術研發推廣、苗木研究繁育、農資農技服務、中醫功能性蘋果生產、果品儲存銷售為一體具有完整產業鏈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社先后引進培育蘋果秦脆、香妃海棠、秦玉等16種名優品種,形成蘋果品種早中晚結合、大果型與小果型結合、紅色和黃色結合的產業體系,不僅讓農民腰包鼓起來,日子紅紅火火,也為彬州現代果業的發展注入了無限動能。
彬州市長豐正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群倉:“我們合作社帶動周邊6個村子160 多個群眾常年在園區就業,普通技工每月每人能拿到1700到1800元左右,技術人員每月能拿到4000元多,去年我們累計發放土地分紅、群眾就業報酬140多萬元。”
在傳統種植基礎上,彬州市長豐正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還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藥肥雙減”政策,在咸陽科技局的指導下,開展中醫農業(蘋果)試驗站,將化肥與農藥換成中藥制劑,通過地下灌溉和樹上噴灑,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促使果樹恢復原生態生長,蘋果的鈣、鉀含量高出常規蘋果二到三倍。蘋果個大、形正、色艷、汁多,酸甜適度,吸引了遠近的客商前來批量采購。
客商姚秀玲:“我是從內蒙過來的,也是通過別人的介紹,這里的蘋果皮薄水大,口感好,吃起來有股冰糖味,價格也合適。我今年已經第二次來采購了,總共采購了十幾噸,對這個品種很有信心,也想在內蒙把秦脆蘋果市場打開。”
小小的蘋果,大大的能量。彬州市長豐正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助推了當地的蘋果產業提質增效,也振奮了農民種植蘋果的信心。目前,合作社已經發展現代果園9800多畝,建成中醫農業蘋果標準化示范基地1100多畝。接下來,合作社將不斷引進適合本地種植的新優品,培育品牌,發展中醫農業,做到基地全程生產質量可追溯,打造政府放心、社會信賴、群眾滿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展示彬州現代果業新形象。
彬州市地處黃土高原塬梁溝壑區,平均海拔1108米,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市內盛產蘋果、柿子、梨、棗、核桃等名優果品,是“中國果品之鄉”“中國蘋果產業發展20強縣”“全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全市現有果業面積35萬畝,其中蘋果32萬畝,梨2.5萬畝,櫻桃、桃、葡萄等時令水果0.5萬畝。全市有5.4萬戶栽植果樹,占全市總戶數7.2萬戶的75%。千畝以上蘋果、梨基地6個,百畝以上基地22個,實現總產值21億元,是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彬州市果業服務中心主任王銀亮:“彬州蘋果下游產品發展比較脆弱,我們打算引進龍頭企業強力打造全產業鏈下游產品,比如發展果醋、果脯、果汁等產業,不斷壯大下游產業,推動蘋果全產業鏈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增產,促升彬州果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咸陽廣電全媒體記者 高啟紅 報道)
(責任編輯:高敏 審核簽發:妙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