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助發展 服務大局顯擔當
——市政協常委會2023年工作綜述
建改革發展之言、做富民惠民之事、聚同心同行之力。2023年,這是履職盡責、成果豐碩的一年,這是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一年。
緊扣全市高質量發展創新提升目標,完成年度協商計劃17項;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關注問題,開展調研視察54次,提出意見建議410余條;共建成市本級“三位一體”委員工作室17個、縣市區委員工作室113個;收集社情民意信息465條,23條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一批意見建議轉化為惠民舉措……
一組組數字,是對履職的最好詮釋。這一年,政協咸陽市第九屆委員會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落實市委八屆四次全會部署,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全市政協工作呈現出新氣象新面貌。2023年5月,省政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市縣政協工作現場會”在咸陽召開。
凝心鑄魂——思想政治引領深化
這一年,市政協常委會深刻把握人民政協的政治屬性,自覺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協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充分發揮政協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作用。
黨的建設更加強。始終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責任和“一崗雙責”,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以黨建強政治、帶隊伍、促履職、增團結的良好局面。
凝聚思想共識更廣泛。通過黨組會“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專題讀書班、“委員大講堂”、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等方式,學思踐悟黨的創新理論,錘煉政治品格、鑄牢政治忠誠,引領廣大政協委員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具體落實到政協履職的全過程各方面,不斷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主題教育扎實有效。緊扣“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深刻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結合政協實際,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制等各項工作,在學出政治忠誠、學出責任擔當、學出優良作風上下功夫,全市政協黨員干部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得到新提升。
圍繞中心——履職成效更加凸顯
這一年,市政協常委會始終堅持黨委政府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有效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重要作用,圍繞黨政所謀、發展所需、群眾所盼,精準發力建言資政。
協商議政深入。緊扣全市高質量發展創新提升目標,完成年度協商計劃17項。圍繞“全市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文旅融合升級”“全市重點產業建設”等議題,組織月度協商、專題協商、界別協商14次,形成協商報告及大會發言稿82篇。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關于推進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協商報告》《關于加快我市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建設的建議》等17篇報告作出批示,一批建言成果被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吸收采納。
積極履職為民。制定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民主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圍繞“聚焦營商環境突破年,切實優化提升投資環境”“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助力平安咸陽建設”等群眾關心關注問題進行調研視察,提出意見建議160余條。充分發揮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作用,制定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細則》,廣泛收集信息465條。
團結聯誼——匯聚起了奮進合力
這一年,市政協常委會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組織作用,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注重加強與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團結聯誼、合作共事,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界別作用發揮充分。制定《專委會聯系界別工作制度》,促進界別優勢與專委會組織優勢深度融合。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等主題組織委員調研視察、提出意見建議,努力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加強與新的社會階層代表性人士等各界人士的溝通聯系,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聯誼交流開展廣泛。發揮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三聯三促”機制作用,加強對縣市區政協工作的指導與聯系,邀請部分縣市區政協委員同步參與市政協組織的調研視察、協商座談、委員活動日等活動,形成了協同指導、上下聯動、成果共享的互動工作模式。
文史宣傳工作推進扎實。出臺了市政協《文史資料工作規劃》,組建“文史資料工作專家庫”,推動市政協文史館(市政協宣傳信息中心)建設。市縣兩級政協搶救、挖掘、整理、編輯形成了《秦文化》??ⅰ蛾P中方言》系列叢書、《于右任的人際世界》和《脫貧之路》等一批質量較高的史料圖書。充分發揮市政協“一網、一號、一平臺”的作用,加強政協宣傳工作,積極報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委員履職成果,在中省市以上媒體刊發稿件261篇,發出了咸陽好聲音。
守正創新——協商效能不斷增強
這一年,市政協常委會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著眼于發揮政協職能優勢,在履職平臺建設、制度機制完善、方式方法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積極探索基層協商新模式,拓寬委員履職新平臺,提升協商新效能。
“三位一體”履職平臺作用發揮明顯。建立市政協委員工作室、“秦商量·同心匯”、咸來讀書薈“三位一體”的活動模式,共建成市本級“三位一體”委員工作室17個、縣市區委員工作室113個,全年委員工作室共開展讀書分享、微協商等活動52場次,征集意見建議200余條。
工作制度機制健全完善。建立健全了市政協《委員履職工作規則》《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制度》《市政協黨組關于加強自身建設的意見》《市政協關于加強常委會自身建設的意見》等制度機制,為進一步深化市縣政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履職方式方法持續優化。建成了以“一網、一號、一平臺”為基本構成的“咸陽智慧政協平臺”,推動平臺擴容提級,做到連省帶縣互動。聚焦“發揮專委會作用+履職”,組織委員圍繞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開展調研視察,提出意見建議85條。聚焦“社會服務+履職”,成立市政協“愛心365”志愿者服務隊,捐贈愛心款物310多萬元,資助困難大學生669名,彰顯了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的責任擔當。
固本強基——能力素質全面提升
這一年,市政協常委會緊扣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新要求,始終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夯實工作基礎、提升履職質效的關鍵來抓。
注重委員學習培訓。把委員讀書活動納入年度工作計劃,舉辦了“政協委員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暨委員履職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開展了“凝心聚力譜新篇,感恩奮進做示范”為主題的“9·21委員活動日”系列活動,舉辦“委員大講堂”6期,組織開展“‘書香政協’咸陽·正讀書分享會”36場次,制作“云尚正悅”短視頻13期。
加強市縣政協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具體措施》,堅持創新機制比增設機構更重要、激發活力比增加人員更重要,著力破解市縣政協工作的“兩個薄弱”問題。建立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三聯三促”機制,通過觀摩學習交流、抓點示范帶面、外出培訓考察、強市帶縣督幫、加強“三化”建設等方式,不斷提振精神、創新機制、提升素質、改進作風,市縣政協工作活力不斷釋放,履職成效明顯增強。
提升干部能力素質。深入開展“三個年”活動,舉辦了政協干部和委員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暨“懂政協、強素質、提能力”專題研討班,圍繞政協主責主業舉辦“機關小講堂”10期,全面落實機關干部同步參加委員學習培訓。深入開展“五型機關”建設,聚焦“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委員”,加強機關精細化管理,持續優化機關辦文辦會辦事、統籌協調服務工作流程,機關“三化”建設邁上了新臺階,為政協更好履職提供了有力保障。
(來源:咸陽發布)
(責任編輯:李佳欣 審核簽發:韓芳)